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2024年5G轻量化贯通行动
在煤化工的强劲带动下,枣庄培植壮大机械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物医药、锂电新能源等8大工业集群,工业转型攻城略地,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8%。
预计2014年全年,印度用于发电的动力煤进口量将达到1.5亿吨,煤炭进口总量将达到1.68亿吨,较去年将大幅增长。印尼5900K(GAR)煤炭继续受需求不足制约,煤炭价格继续承压下探。
7月,受国际煤价整体低位运行且印度国内煤炭供应缺口持续存在影响,印度煤炭进口量大幅增长13%至1800万吨,其中80.65%为动力煤,共计1450万吨。越南:1-7月,越南国家煤炭工业集团产煤累计2210万吨,同比减少5%。7月底,理查德港煤炭库存为488万吨,环比增长26.5%,同比增长56.9%,为近10个月以来新高。主要出口流向为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出口到该地区煤炭量共计331万吨,占总出口量的61%,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19.4%。印度:7月份,印度国有煤炭集团完成煤炭产量3310万吨,未能完成其3580万吨的产量目标。
煤炭承购量3804万吨,未能完成其4048万吨的承购目标。出口至西欧地区106万吨,占比19.6%,环比增长41.8%。意见指出,国家将推进工业废弃地和老矿区环境治理
意见指出,国家将全面推进东北地区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以黑龙江省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四大煤城为重点,研究布局若干现代煤化工及精深加工项目,实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攻坚行动计划。意见指出,国家将推进工业废弃地和老矿区环境治理。对工业废弃地和矿区历史遗留问题实施专项治理工程。
组织实施资源枯竭城市吸纳就业产业重点培育工程,重点培育阜新皮革、辽源袜业、大小兴安岭蓝莓等能充分吸纳就业的产业。国家将在东北地区启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利益分配共享机制。
今年内集中力量支持问题突出、前期工作基础较好的10个城区老工业区和10个独立工矿区实施搬迁改造工程,明后两年力争全面展开。从2014年起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相关专项规模,每年安排20亿元专门用于东北地区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对黑龙江省四大煤城等地区原中央下放煤矿继续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近日,《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正式发布。
加强矿区生态和地质环境整治,全面开展老矿区沉陷区、露天矿坑、矸石山等综合治理在经贸领域,双方将继续本着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原则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双方将在中蒙矿能和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及双边其他机制框架内,加快推动中蒙铁路、公路、口岸、铁矿、铜矿、铅锌矿、铀矿、煤炭、石油、电力、化工等基础设施和矿能资源大项目产业投资合作。双方支持两国企业在《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中列明的,以及其他大项目上继续积极开展互利合作。
一是《中国神华集团、国家开发银行与蒙古国合作方关于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铁路融资协议》,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蒙古国矿业部间关于加强煤炭加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高度评价中蒙煤制气项目对两国发展的深远意义,支持以两国企业为主体,按照市场原则协商推进。
中方支持本国有信誉的大型企业按照市场原则、结合自身优势参与蒙境内大项目合作。同时,中国和蒙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日前,中国和蒙古国签署了26项合作文件,其中有2项涉煤。双方将结合本国能源发展战略和各自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强电力、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积极研究在蒙合作建设煤矿坑口电厂,以及向中国出口电力并签署相关协议等事宜。中方将加强同蒙古国高新技术和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双方将在中蒙矿能和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及双边其他机制框架内,加快推动中蒙铁路、公路、口岸、铁矿、铜矿、铅锌矿、铀矿、煤炭、石油、电力、化工等基础设施和矿能资源大项目产业投资合作。日前,中国和蒙古国签署了26项合作文件,其中有2项涉煤。双方高度评价中蒙煤制气项目对两国发展的深远意义,支持以两国企业为主体,按照市场原则协商推进。
中方将加强同蒙古国高新技术和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双方支持两国企业在《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中列明的,以及其他大项目上继续积极开展互利合作。
同时,中国和蒙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双方将结合本国能源发展战略和各自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强电力、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积极研究在蒙合作建设煤矿坑口电厂,以及向中国出口电力并签署相关协议等事宜。
一是《中国神华集团、国家开发银行与蒙古国合作方关于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铁路融资协议》,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蒙古国矿业部间关于加强煤炭加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方支持本国有信誉的大型企业按照市场原则、结合自身优势参与蒙境内大项目合作。
在经贸领域,双方将继续本着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原则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很多企业不愿意在(煤炭交易平台)上面交易,因为现在市场行情不好,在上面交易还要另外交一笔费用,有企业人士抱怨。今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发文提出建设若干个区域性煤炭交易市场和2-3个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的目标。煤炭交易平台井喷 遍地开花或近百家现在到网上搜索煤炭交易中心,会发现很多业内之前没听过的新交易中心,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刘冬娜对网易财经表示,去年以来煤炭交易平台发展迅猛,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井喷格局。
据悉,2013年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煤炭交易量达到13.08亿吨,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交易市场。于是,煤炭企业、港口、煤炭物流贸易企业、IT企业,甚至还包括地方国资企业以及行业协会,都加入了建设煤炭交易平台的热潮,但也引发过热担忧。
值得说明的是,诸如神华集团、中煤集团、淮北矿业等大中型煤企均参股或自行建设了交易平台,加入竞争行列。发改委发文支持 煤企港口等都加入战团现在煤炭行业本身市场化程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市场化早期进入了市场化中期,李洪国认为,随着经济减速、产能增加、新能源、环保压力以及进口煤的压力,煤炭的产能和运力在处在比较宽松情况下,吻合了市场化的规律。
而市场化和互联网的双重因素,使得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上述文件指出,在规范现有煤炭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健全若干个区域性煤炭交易市场。
李洪国也认为,交易平台是新生事物,新生事物在行业的落地不是谁想做成就能做成,要采取生态化方式,大家都可以去做,采取优胜劣汰。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各地区的煤炭交易中心呈现井喷态势,一个重要的政策背景是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深入推进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煤炭市场的低迷反而助推了交易平台呈现遍地开花的井喷态势,业内人士称,在地方政府推动下,目前全国包括电商等在建的各类煤炭交易平台,总数甚至接近百家。竞争非常激烈,刘冬娜表示。
汾渭能源煤炭分析师曾浩表示,对于煤炭交易平台,目前还是刚刚起步,属于比较空白的区域,但市场都看到了利润空间,将来如果有平台交易成集聚地,量会很大,几十亿吨的交易量,就算是每吨收0.5元的交易费,也是可观的利润,在利益驱动下,已经有了一定交易量的都想做成平台,比如煤炭企业、物流企业,都希望做大交易量。结合煤炭主产地、消费地、铁路交通枢纽、主要中转港口,以及国家批准开展涉煤品种期货交易的期货交易场所等条件,逐步培育建成2-3个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
对于谁是全国性的、谁是区域性、谁是地方的交易平台,有煤炭交易平台人士建议监管层对现有交易平台出台细则、进行挂牌管理、做认定,进一步确定交易平台的地位。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本身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建制的事业单位。
山西还专门成立了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管理、协调解决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建设、运营和煤炭交易中的重大问题,指导推动煤炭交易体系建设。刘冬娜指出,过去煤炭交易是长协机制,且由政府部门制定量和价格,再加上过去煤价高,无法保障煤炭的市场化,目前随着煤炭价格的下跌,煤炭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交易平台的建设由此趋热。